联系方式
联系人:王 凡 老师
手 机:18614025686
电 话:010-63854275
邮 箱:cbifs@vip.126.com
开幕式 主论坛全体大会 | |
时间:4月10日上午 地点:翡丽厅Ⅱ 主持人:周琦研究员 中国认证认可协会科技委秘书长/科技成果评价专委会主任委员/检测分会副会长 |
|
09:00-09:10 |
致辞 |
09:10-09:40 |
认可助力食品检测实验室的高质量发展 |
09:40-10:10 |
食品安全检验方法标准制修订进展 |
10:10-12:00 |
茶歇&参观食品安全检测仪器设备展览 |
食源性微生物检测专题论坛 | |
时间:4月10日下午 地点:翡丽厅Ⅱ 主持人:曾 静 中国海关科学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 曾 静中国海关科学技术研究中心 嘉宾简介:曾静 中国海关科学技术研究中心 二级研究员、国务院政府津贴获得者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市场监督管理局补充检验方法和快检方法评审专家;食品资质认定国家级评审员,实验室认可评审员;曾担任中国海关科学技术研究中心总工程师。
主要成就:主持和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10余项,主持的科研项目曾获省部级一等奖;参与国家标准制修订4项,牵头制定检验检疫行业方法标准70余项,获得发明专利21项,发表科研论文60余篇。 演讲题目:基于GB 4789.45-2023团体标准的制定
分享要点:
1、团体标准介绍 2、如何根据GB 4789.45-2023制定团体标准的验证方案 3、组织实验室及实验室间验证、验证报告编写 听众收获: 各位听众将了解如何依据GB 4789.45-2023的规定制定团体标准的验证方案,以及在选择验证实验室和在组织实验室验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验证报告的编写。 |
|
13:30-14:00 |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的发展与挑战 杨瑞馥军事医学研究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 嘉宾简介:博士,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 研究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主要从事病原基因组学、进化与致病机制和微生物法医学基础数据库的研究,以及检验新技术和微生物组与健康的研究。近年来,在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Science, Nature Genetics, Cell Metabolism, Nat Com., PNAS, CID, MBE等杂志发表学术SCI论文200余篇,被引22,000余次,H因子67 (Google Scholar);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注册证15项。学术兼职:中国微生物学会 第十、十一届理事会副理事长;中国微生物学会分析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 第八至十一届主任委员,中国营养学会益生菌益生元与健康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军委科技委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卫健委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委员会委员;第二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微生物检验方法与规程专业委员会 主任;中国卫生标准委员会传染病标准专业委员会 委员等,《微生物学学报》、《人兽共患病学报》和《中华预防医学杂志》副主编;《PLOS Neglected Tropical Diseases》Deputy editor for Bacteria Section。近年来,获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一项;军队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两项;北京市和中华医学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各一项。
演讲题目: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的发展与挑战
|
14:00-14:30 |
食品生产过程中微生物监控及溯源解决方案 陆俊杰梅里埃诊断产品(上海)有限公司 嘉宾简介:陆俊杰在生物梅里埃担任产品技术专家,并兼职亚太工业部培训讲师,在食品微生物快速检测,方法适用性验证,微生物危害与控制,尤其是各类致病菌快筛和鉴定方法的使用具有丰富经验。
演讲题目:食品生产过程中微生物监控及溯源解决方案
分享要点:
1、如何构建有效的食品生产过程微生物控制计划 2 如何通过技术手段提升食品生产过程微生物控制的效率和准确性 3、梅里埃全新微生物监控与污染溯源方案分享 听众收获: 在食品生产过程中,微生物控制的效率和准确性直接影响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通过引入先进的技术手段,如快速微生物检测技术、自动化采样设备和数字化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对生产过程中微生物风险的实时监测和精准控制。例如,利用流式细胞技术和PCR技术对微生物风险提前预警,或通过基因指纹分析技术精准溯源污染源,从而提高微生物控制的效率和准确性,确保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
14:30-15:00 |
解放双手 — 食品微生物检验中的自动化与智能化 常 青考鹏医疗器械(上海)有限公司 嘉宾简介:常青博士现担任考鹏医疗器械(上海)有限公司中国区高级战略项目和应用经理,负责与用户紧密合作,开发和落实临床及非临床领域中的重点项目方案,实现了多种产品在乳品、药品及大型三甲医院市场的突破。
硕士、博士毕业于德国耶拿大学,回国后曾就职于北京大学,从事肿瘤药物筛选、开发等研究。并曾在默克、富鲁达等多家公司担任技术及全国市场经理等职务,具有丰富的行业经验。 演讲题目:解放双手 — 食品微生物检验中的自动化与智能化
分享要点:
1、理想的微生物检测实验室 2、从常规检测到致病菌筛查,如何实现从手工到全自动的转化 3、成熟的AI软件实现微生物判读的智能化 4、自动化流程的建立,如何提高微生物检测实验室的运行效率 听众收获: 相较于理化等方面的检测,生物检测、分析和质控等环节的自动化水平亟待提高;构建现代化、智能化微生物实验室是食品行业,特别是乳品行业提高企业效益、降低风险成本、实现数智化管理的核心任务之一,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我们将为您讲述如何通过搭建自动化平台,实现微生物检测的全面自动化。 |
15:00-15:30 |
茶歇&参观展览 |
15:30-16:00 |
《食品中动物源性成分定性检测》BJS202401解读 周 露广东省食品检验所 嘉宾简介:周露,女,正高级工程师,毕业于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获博士学位,现就职于广东省食品检验所,是第二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微生物专业委员会委员、第三届广东省食品安全专家委员会专家、总局婴幼儿配方乳粉体系检查员、广东省危害食品安全涉嫌犯罪案件涉案食品评估认定专家库专家,CNAS、CMA评审员。获得省部级奖项1项,承担省部级及以上项目10余项,制修订食品相关标7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3项,出版著作3部,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
演讲题目:《食品中动物源性成分定性检测》BJS202401解读
分享要点:
1、食品补充方法标准的制定流程以及法律地位 2、食品中动物源性成分检测方法发展及标准现状 3、操作的关键点和注意事项 听众收获: 了解食品补充方法标准概况,BJS202401的制定过程及在使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
16:00-16:30 |
GB4789.28-2024 培养基与试剂的质量控制 标准解析与探索 |
16:30-17:00 |
霉菌酵母测试片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
17:00-17:30 |
食品微生物定量检测的测量不确定度 雷质文青岛海关技术中心 嘉宾简介:雷质文,现就职于青岛海关技术中心,三级研究员,荣获山东省“富民兴鲁”五一劳动奖章和“山东省政府特殊津贴”。 从事食品微生物检测,实验室资质认定和认可,以及实验室质量管理研究和应用。主持或参与省部级课题10多项,主持或参与标准制修订20多项。荣获省部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6项;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1项(第一位8项),主编出版专著10本。
ISO/CASCO WG44国际认证认可标准国内对口工作组成员、全国认证认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实验室认可分技术委员会委员、第六届卫生部食品卫生标准专业委员会微生物分委会委员、国家标准物质审评专家、中国计量测试学会第七届理事会生物计量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第六届卫生检验专业委员会实验室管理学组成员、青岛市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二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中国检验检测学会检验检测领域专家、国家级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员、中国合格评定中心(CNAS)认定的检测实验室主任评审员(实习)、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能力验证提供者和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认可评审员、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认定的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员教师。 演讲题目:食品微生物定量检测的测量不确定度
分享要点:
1、食品微生物检测数据类型 2、食品微生物检测数据分析基础 3、RB/T 228-2023《食品微生物定量检测的测量不确定度评估指南》内容解读 4、食品微生物定量检测的测量不确定度评估示例 听众收获: 1、食品微生物检测数据类型 2、食品微生物检测数据分析基础 3、食品微生物定量检测的测量不确定度评估方法 4、食品微生物定量检测的测量不确定度评估技巧 |
食品理化分析检测专题论坛 | |
时间:4月10日下午 地点:宝丽厅 主持人:张朝晖 中国海关科学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 张朝晖中国海关科学技术研究中心 嘉宾简介:2002年于中科院研究生院获得“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博士学位,同年就职于原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食品实验室,从事食品安全检测。现为中国海关科学技术研究中心食品安全研究所研究员,长期从事食品有毒有害化合物的识别与鉴定,食品安全和品质检测的方法开发。北京市食品安全专家委员会委员。主持国家级课题2项,省部级7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
演讲题目:食品理化分析的测量不确定度
分享要点:
1、食品理化分析的测量不确定度评估主要步骤 2、食品理化分析测量不确定度数据模型的研究进展 3、食品理化分析全过程溯源性带来的影响因子识别与确定 听众收获: 1、GUM与食品理化分析方法的可行性 2、误差分析与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的关系 3、扩展不确定度与权重平衡 |
|
13:30-14:00 |
聚焦营养健康产品,推动检测技术高质量发展 赵云峰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 嘉宾简介:赵云峰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 研究员,第二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理化检验方法与规程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卫生计生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主要从事食品中有机污染物分析方法研究、技术标准制定和膳食暴露评估等工作,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持久性有毒污染物检测技术研究”和“食品污染监测标准物质研究”及“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研发》重点专项“食品中化学污染物监测检测及风险评估数据一致性评价的参考物质共性技术研究”等,作为主要完成人获得多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演讲题目:聚焦营养健康产品,推动检测技术高质量发展
分享要点:
1、营养素精准检测 2、营养素多组分检测 3、特征营养素检测 4、标志性成分检测 5、新污染物检测 听众收获: 报告围绕营养健康产品的高质量发展,阐述营养素和污染物检测技术需求,分析典型营养素、营养素多组分、特征营养素、标志性成分及新污染物等检测技术的发展,并基于检测技术应用等介绍,使听众了解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实践。 |
14:00-14:30 |
高通量多种真菌毒素的同步检测技术 程 军拜发分析系统销售(北京)有限公司 嘉宾简介:程军,毕业于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食品科学专业,工学硕士;从事分析化学行业12年,为全球跨国食品饲料企业和国内检测机构和企业提供霉菌毒素检测技术培训及支持工作,并联合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2篇;2015年加入R-Biopharm公司后,致力于霉菌毒素新检测技术的研究工作及技术支持平台的建立,首次引进全自动化霉菌毒素的检测技术及智能化解决方案,并在国内进行推广;同时为霉菌毒素国标的验证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工作 ,参与编写了《食品中真菌毒素检测方法标准操作程序》一书。
演讲题目:高通量多种真菌毒素的同步检测技术
分享要点:
1、常见真菌毒素的产生、结构、毒性和分布及国内外真菌毒素的最新限量比较 2、真菌毒素的检测方法概述 3、单一样品的多种毒素的污染情况 4、多种真菌毒素的同步检测技术及复杂样品样例分析。 |
14:30-15:00 |
Orbitrap-食品中全氟定量和发现最新整体解决方案 |
15:00-15:30 |
茶歇&参观展览 |
15:30-16:00 |
食品理化分析的测量不确定度 张朝晖中国海关科学技术研究中心 嘉宾简介:2002年于中科院研究生院获得“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博士学位,同年就职于原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食品实验室,从事食品安全检测。现为中国海关科学技术研究中心食品安全研究所研究员,长期从事食品有毒有害化合物的识别与鉴定,食品安全和品质检测的方法开发。北京市食品安全专家委员会委员。主持国家级课题2项,省部级7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
演讲题目:食品理化分析的测量不确定度
分享要点:
1、食品理化分析的测量不确定度评估主要步骤 2、食品理化分析测量不确定度数据模型的研究进展 3、食品理化分析全过程溯源性带来的影响因子识别与确定 听众收获: 1、GUM与食品理化分析方法的可行性 2、误差分析与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的关系 3、扩展不确定度与权重平衡 |
16:00-16:30 |
新污染物和营养物质解决方案进展 |
16:30-17:00 |
乳及乳制品中全氟化合物分析技术的建立及应用分析 |
农兽药残留及化学污染物专题论坛 | |
时间:4月10日下午 地点:港丽厅Ⅰ 主持人:赖卫华 南昌大学食品科学与资源挖掘全国重点实验室教授 赖卫华南昌大学食品科学与资源挖掘全国重点实验室 嘉宾简介:赖卫华,二级教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聚焦于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与应用,主持国家级课题10项,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H指数52),荣获宝钢优秀教师奖(2023)、江西省自然科学一等奖(2021、2022)、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技术发明一等奖(2020)、第四届江西省专利奖(2020)和江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18)等。
演讲题目:荧光定量快检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分享要点:
1、荧光定量快检技术的优势 2、荧光定量快检技术的难点 3、荧光定量快检技术研究的方向 4、荧光定量快检技术的应用 听众收获: 胶体金定性检测是目前中国食品安全快检的主流技术。荧光定量快检技术是一项较成熟的技术,但在食品安全领域应用偏少,报告对荧光定量快检技术进行较为详细的介绍,帮助观众开拓视野,为检测机构或食品企业的专业人员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
|
13:30-14:00 |
我国农药残留标准体系发展概况 刘潇威农业农村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 嘉宾简介:农业农村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研究员,国家农业检测基准实验室(农药残留)主任,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和国家农产品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委员会和国家农药残留标准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环境及农产品中污染物监测技术与风险评估研究、农产品产地环境控制技术标准研究与制定工作。先后主持或联合主持完成了国家和部级研究项目20余项,组织起草了NY/T 761、GB 23200.112、GB 23200.113、GB 23200.116和GB 23200.121等多项国家农药残留检测方法标准。主编或参编出版论著4部。发表论文50余篇。
演讲题目:我国农药残留标准体系发展概况
分享要点:
1、农药残留风险管控 2、农药残留标准体系概况 3、农药残留标准制定相关依据 4、最大残留限量标准最新发展状况 5、农药残留检测方法标准发展概况 听众收获: 农药残留是食品安全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报告主要目的一是通过介绍我国农药残留标准体系的建立与管理、标准制定的技术依据和主要工作程序,使听众对我国农药残留标准体系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二是通过解读现行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和检测方法标准最新进展,帮助大家了解我国农药残留风险管控和技术发展状况和发展趋势。 |
14:00-14:30 |
质谱技术为食品行业保驾护航 |
14:30-15:00 |
创新色谱质谱方案助力食品安全实验室效率提升 彭冠英安捷伦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嘉宾简介:支持安捷伦液相质谱产品线,先后工作于药企及FMCG行业,在制药及食品安全领域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演讲题目:创新色谱质谱方案助力食品安全实验室效率提升
分享要点:
1、液相色谱端阀系统的创新方案,提升实验室自动化 2、高通量的农兽残样品前处理方案 3、创新的自动化前处理方案,解放人工,提升实验室效率 4、直接进样检测方案 5、创新的数据判读软件方案 听众收获: 食品安全实验室现阶段的痛点是如何提升分析效率,针对这一需求,安捷伦开发了多种创新的解决方案:有针对法规实验室的自动化方案,也有针对研究型实验室的高通量方案及直接进样方案。听众可根据具体需求进行选择。 |
15:00-15:30 |
茶歇&参观展览 |
15:30-16:00 |
兽药残留限量和检测方法标准制修订进展与解读
夏 曦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教授
嘉宾简介: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农业农村部兽药安全检验测试中心(北京)副主任,FAO/WHO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兽药残留专家,中国食品法典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第二届全国兽药残留与耐药性控制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质谱学会理事。研究方向为动物性食品和环境中兽药及违禁添加物残留的筛查和确证技术,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兽药残留标准制修订等课题,在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Food Chemistry等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
演讲题目:兽药残留限量和检测方法标准制修订进展与解读
分享要点:
1、国际组织对兽药残留限量的规定 2、我国兽药残留限量标准制修订进展 3、我国兽药残留检测方法标准制修订进展 4、多类兽药残留检测方法标准解读 听众收获: 听众将了解到国际组织对兽药残留限量的规定,掌握我国兽药残留限量标准及检测方法的最新制修订进展,并深入了解多类兽药残留检测方法标准的关键点及注意事项,提升对兽药残留监管与检测技术的全面认识。 |
16:00-16:30 |
从标准到方案,从安全到营养,让质谱改变每个人的生活 |
16:30-17:00 |
食品污染物限量标准制修订进展 邵 懿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 嘉宾简介:邵懿 博士,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标准二室副主任,研究员。第二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污染物专委会委员、全国粮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70)委员、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食品安全与标准技术分会副秘书长、北京预防医学会营养与食品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委员会委员。主持或参与GB2761、GB2762、GB2715等多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参与国际食品法典食品中铅、大米中无机砷、谷物及谷物制品中DON等多项国际标准制修订。参与完成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食品中化学危害健康风险表征与膳食暴露评估技术研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稻米镉健康监护对策与食源性疾病溯源技术研究”等多项课题研究。
演讲题目:食品污染物限量标准制修订进展
分享要点:
1、什么是污染物 2、限量标准制定原则 3、标准修订进展 听众收获: 我国污染物标准体系、限量标准的制定原则及制修订进展 |
17:00-17:30 |
农药残留检验要点解析 |
实验室管理与数智化转型专题论坛 | |
时间:4月10日下午 地点:瑰丽厅 主持人:陈 墨 中国食药安全促进会检验检测服务分会秘书长 |
|
13:30-14:00 |
实验室精益管理提升效率和质量的关键 柳海江SGS 嘉宾简介:1998年加入SGS 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先后担任过多个业务部门和分支机构经理。目前担任公司质量管理部精益改善经理,负责公司精益改善的整体部署,包括精益改善项目的组织实施、人员培训和公司精益文化的建设。
2007年经SGS集团培训,获得SGS精益改善导师资质。自2008年起开始在公司引导各个业务团队实施精益改善项目,至今已带领了近50个精益改善项目。2016年起开始负责全公司精益改善。在过去十多年的实践中,不断优化公司精益改善的组织和项目实施流程,并不断学习和研究精益改善的方法和工具,以适应检验检测服务行业。在检测服务流程的设计和优化,实验室现场管理的改善有着丰富的经验。在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迅猛发展的当下,对于物联网(IoT)、大数据和人工智能(AI)与精益理念的结合用于检验检测服务的改善有着自己独特看法。 演讲题目:实验室精益管理提升效率和质量的关键
分享要点:
1、实验室流程的优化 2、实验室标准化管理 3、实验室的自动化推进 4、实验室数字化和智能化进程 听众收获: 如何利用精益工具在实验室现场识别浪费,进行现有流程的优化,并将成果进行标准化。课程重点讲述传统实验室管理如何从传统手工操作时代,逐渐走向标准化、自动化、数字化的时代。每一步如何根据实验室自身的需求进行有效的转换,最终实现实验室效率和质量的稳步提升! |
14:00-14:30 |
AI机器人科学家加速食品实验室智能化蜕变 李祖敏汇像智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嘉宾简介:长期致力于智能微生物检测前处理系统、智能微生物菌落计数系统、智能酶联免疫反应(ELISA)自动化系统、智慧实验室超级解决方案等多项智能设备在实验室场景中应用的技术开发和研究,曾参与伊利、华测、SGS、广电、深圳计量质检院、上海计量质检院、英矽智能、中国生物、中国恒瑞、智峪生科等多家制药企业、第三方机构及政府监管机构的自动化智能化系统建设和项目落地工作。对检验检测、食品安全检测、消费品安全检测、核酸检测自动化等超级智能实验室的建设,拥有上百个成功项目案例经验。
演讲题目:AI机器人科学家加速食品实验室智能化蜕变
分享要点:
1、AI机器人科学家 2、智能微生物前处理系统 3、智能微生物菌落分析大师 4、智能通用化学自动化工作站 听众收获: |
14:30-15:00 |
OpenLab系列软件系统助力实验室数智化转型升级 |
15:00-15:30 |
茶歇&参观展览 |
15:30-16:00 |
实验室管理革新:借数字化东风,行高效致远之路 李建华中国国检测试控股集团 嘉宾简介:李建华,男,1978年10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安徽大学应用物理学专业毕业,高级工程师,1998年8月至2014年5月均在宣城市市场监管系统工作,拥有17年市场监管工作经验。2014年10月创办国检测试控股集团(安徽)拓维检测服务有限公司,现任中国国检测试控股集团环境与健康事业部董事长,国检拓维总经理。任全国食品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参与多项国家标准及地方标准修订。先后荣获“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领军人才”、“宣城市优秀民营企业家”等荣誉称号。
演讲题目:实验室管理革新:借数字化东风,行高效致远之路
分享要点:
1、实验室管理现状及挑战 2、数字化如何助力实验室管理革新 3、数字化转型存在的问题 4、应对策略 |
16:00-16:30 |
Living Laboratory:解码食品检测实验室的“数智化进阶之路” 郭思文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 嘉宾简介:郭思文,岛津市场部信息化产品资深专家,专注于在实验室信息化管理与建设。主要负责实验室转型方案制定和应用,拥有丰富的实施经验。
演讲题目:Living Laboratory:解码食品检测实验室的“数智化进阶之路”
分享要点:
1、LabSolutions CS网络版信息化与合规:集中式仪器数据管理平台,支持远程控制与制药级合规审计追踪,确保食安检测全链路可追溯。 2、AI算法与报告自动化: Peakintelligence智能积分算法协同MDR多数据报告系统,实现复杂样品高效分析及报告自动生成。 3、LabSolutions BiX可视化决策中枢:多维度数据深度分析结合决策驾驶舱大屏,赋能管理者风险洞察与业务决策响应。 4、开放接口与自动化延伸:标准化API接口生态,支持设备协同与系统集成,推动食安检测全流程自动化升级。 听众收获: 进一步了解实验室数智化转型路径:掌握岛津信息化产品矩阵的模块化能力(合规数据中枢/AI分析引擎/决策驾驶舱/开放接口),理解如何匹配自身需求选择功能模块,实现从检测合规、效率跃升到自动化升级的阶梯式进阶,构建精准适配业务场景的未来实验室体系。 |
16:30-17:00 |
智能制造型工厂的检验数智化研究与应用 刘伯扬蒙牛集团 嘉宾简介:参加多项国际、国家的项目和课题研究,正高级工程师,高级检验工程师,互联网应用高级工程师。从事乳制品实验室信息化建设18年,乳制品智慧实验室研究与建设4年。承担国家十三五项目子课题负责人,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技术牵头人,企业两化融合项目技术负责人,分别受邀河北省重点项目智慧实验室特聘专家,天津大学特聘讲师、内蒙古质检院机构特聘外部专家。任职期间申请技术专利15个,发表论文20余篇,SCI两篇,是蒙牛检验设备、信息化领域、智慧实验室领域资深专家。
演讲题目:智能制造型工厂的检验数智化研究与应用
分享要点:
1、实验室信息化实施应用 2、实验室大数据应用 3、智慧实验室建设 |
食品安全供应链及质量管理专题论坛 | |
时间:4月10日下午 地点:港丽厅Ⅱ 主持人:单吉浩 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及加工品质量检验测试中心(北京)副主任 |
|
13:30-14:00 |
全链条护航食安 盼盼食品供应链质量管理体系分享 张志程福建盼盼食品有限公司 嘉宾简介:食品加工与安全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从事食品质量相关工作18年多,食品检验工一级/高级技师、公共营养师一级/高级技师、健康管理三级/高级工、福建省企业首席质量官、泉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场监督业务指导工作专家组食品组成员、泉州轻工职业学院‘二元制’人才培训班企业讲师、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委员等;主导/参与实用新型专利共8项,外观设计专利2项;先后参与T/CFCA 0005-2019《食品生产企业分级与评价指标》、T/CFCA 0010-2019《食品追溯 通用要求》2项团体标准制/修订工作。
演讲题目:全链条护航食安 盼盼食品供应链质量管理体系分享
分享要点:
1、盼盼质量管理思路与框架(“131467”质量经营管理模型) 2、盼盼食品供应链质量安全实践案例分享(质量数字化系统、5G动态在线监控与溯源、AI视觉检测、客户感知价值提升与改进、食安文化建设) 3、未来展望(数智化运用与效用挖掘) 听众收获: 分享探讨供应链风险管理的模型,结合数字化时代下,盼盼食品供应链在这方面的一些实践案例,增强对分享质量管理模型的探讨,一起探讨未来如何进一步利用数智化工具赋能供应链质量安全管理。 |
14:00-14:30 |
从被动抽检到主动防控:安心蔬菜的管理实践 黄建军明康汇生态农业集团有限公司 嘉宾简介:前:永辉彩食鲜(浙江)有限公司 食安负责人,锦江麦德龙现购自运有限公司 高级咨询顾问 质量工程师、 ISO22000 审核员、BRC 审核员、公共营养师、农艺师 中国经营连锁协会食安委委员 / GFSI中国工作组成员 / 杭州市食品安全监督协会专家组成员 主导起草《生活物资保障供应企业能力评价规范》团体标准和参与起草《食品集中配送服务规范》行业标准 主导了明康汇【疫情保供】和【杭州亚运食材保障】项目的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
演讲题目:从被动抽检到主动防控:安心蔬菜的管理实践
分享要点:
1、被动抽检的局限性 2、主动防控之供应商管理 3、主动防控之双重检测 4、案例:安心系列之山药 5、总结和行动呼吁 听众收获: 1、风险控制能力:从“事后处罚”转向“事前预防”的完整管控逻辑。 2、降低声誉损失:通过分级管理和快检技术,减少问题商品流入导致的赔偿与声誉损失。 3、可参考的实践:高危农产品的分级管理、双检管理等可直接应用于自身业务。 4、行业前沿视角:了解政策、技术、消费者需求的三重驱动下,食品安全管理的未来方向。 |
14:30-15:00 |
乳及乳制品中乳铁蛋白检测技术分享 |
15:00-15:30 |
茶歇&参观展览 |
15:30-16:00 |
实验室质量控制工作分享汇报 林立民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嘉宾简介:从业20余年,拥有丰富的质量管控经验。统筹布局集团整体检验能力管理,从检验能力管理和监督两条线出发,通过检验能力覆盖度、检验能力准确性保障进行集团检验能力“全盘”管理。搭建检测准确性保障评价体系及质量控制体系,助力实验室识别、管理和降低检测业务中的风险,保证“检得出”、“检得准” 。
呼和浩特市科学技术局科技专家库 评审专家 内蒙古自治区综合评标评审专家库 评标专家 呼和浩特市高中初级职称评审委员会 评委专家 内蒙古自治区标准化专家库 评委专家 演讲题目:实验室质量控制工作分享汇报
分享要点:
1、质量控制技术路线 2、质量控制技术关键 3、质量控制研究内容 4、质量控制信息化建设 听众收获: 建立健全实验室质量控制体系,针对每个检验方法100%明确质控方式和标准,为实验室检验方法选择质量控制方式提供规范标准依据。开发数据技术构建实验室质量智能分析能力开发实验室测量系统评价,为实验室掌握应用测量系统评价的能力提供参考依据。 |
16:00-16:20 |
食品检测一站式服务:从快速筛查到确证法检 陈 沁美正生物 嘉宾简介:毕业于江南大学食品学院硕士,主要负责食品领域实验室检测产品管理,具有十多年食品样品检测工作经验。
演讲题目:食品检测一站式服务:从快速筛查到确证法检
分享要点:
1.快速筛查技术的应用与发展:介绍快速检测(如免疫层析、光谱分析、POCT等)的技术原理与适用场景 2.快速筛查与确证检测(如HPLC、LC-MS/MS、PCR等)的差异与互补性 构建“快速筛查→疑似样本→确证报告”的一站式检测体系 听众收获: 1.行业认知:了解从快速筛查到确证检测的关键技术及最新进展 2.方法论:掌握如何设计高效的检测流程,降低误检率与重复检测成本 3.业务参考:借鉴实际案例,优化自身检测实验室或检测服务模式 适合听众:检测机构从业人员、实验室管理者、企业QA/QC负责人、监管机构代表 |
16:20-16:30 |
出类拔萃,攻坚克难-珀金埃尔默三重四极杆液质联用仪新品介绍 |
16:30-17:00 |
微生物检验方法验证在多场景下的实际应用
王 琦通标标准技术服务(青岛)有限公司 嘉宾简介:王琦,SGS农产食品部门微生物项目技术经理,具有17年食品微生物领域工作经验,熟悉食品中常见微生物的特性、国内外检测方法、控制措施及有效性的验证。为多家食品企业、试剂生产企业提供实验室内部方法验证、实验室间验证服务,为上百家食品企业提供微生物检测及控制相关培训及技术咨询服务。
演讲题目:微生物检验方法验证在多场景下的实际应用
分享要点:
1、微生物检验方法验证的含义及意义 2、国内外相关方法验证通则介绍 3、方法验证在不同场景下的实际应用 听众收获: 了解国内外微生物方法验证通则的一般要求,从而能够在标准制定、企业研发内部检测方法、实验室应用测试片或试剂盒方法等不同情境下科学地进行检验方法的验证。 |
17:00-17:30 |
GB 4789.15—2016《霉菌和酵母计数》应用常见问题 马群飞原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嘉宾简介:1985年厦门大学生物系微生物学专业毕业,一直在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原福建省卫生防疫站)从事微生物学检验工作。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60多篇。主持修订了GB 4789.26-2013《商业无菌检验》、GB/T 4789.27-2008《鲜乳中抗生素残留检验》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主持申报并承担完成了多个科研项目,分别获得福建省科技进步奖、福建省标准贡献奖。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微生物分委会委员、福建省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评估专家委员会委员。
演讲题目:GB 4789.15—2016《霉菌和酵母计数》应用常见问题
分享要点:
1、霉菌和酵母基本特性 2、标准制定和修订情况 3、标准规定及应用现状 4、质控及相关检验技术 听众收获: 霉菌和酵母计数属于基本的微生物检验技术,操作步骤相对简单,但是可能影响到检验结果的因素却非常多。限于各种原因,当前各个检验机构在正确理解和执行标准规定等方面暴露出很多的问题。通过本讲座,使检验者能够更好的理解标准规定和相关质控要求,保证结果的有效性。 |
以质量创新打造爆款产品专题论坛 | |
时间:4月10日下午 地点:瑞丽厅 主持人:张 婵 华测检测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食品线总经理 |
|
13:30-14:20 |
植物基乳酸菌发酵食品研发与产业化 谢明勇中国工程院 嘉宾简介:谢明勇,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食品科学院院士,中共二十大代表,南昌大学教授。德国波恩大学营养学博士,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国家级教学名师,食品科学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现任南昌大学食品科学与资源挖掘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食品营养科学与技术。
近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级课题10余项,创制多糖和益生菌发酵果蔬系列营养健康产品,催生出全新的养胃食疗和果蔬发酵绿色制造产业。以通讯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200余篇,出版著作3部;获发明专利授权50余件;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国际食品亲水胶体基金会大奖、江西省科学技术特别贡献奖等多项奖励。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2018–2023连续6年入选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榜单。领衔的食品科学与工程教师团队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培养的学生入选国家杰青、优青、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等。 演讲题目:植物基乳酸菌发酵食品研发与产业化
分享要点:
1、植物基食品与植物基发酵食品概述; 2、植物基乳酸菌发酵食品类型及产品特征:包括乳酸菌发酵谷物产品、乳酸菌发酵植物蛋白产品、乳酸菌发酵果蔬产品、乳酸菌发酵药食同源中草药以及乳酸菌发酵茶饮料等; 3、植物基乳酸菌发酵食品研发与产业化:包括植物基乳酸菌发酵食品研发与产业化过程中涉及的专用菌种选育、菌种安全性评价、新工艺创制、新产品开发、功能性评价以及发酵前后风味物质和营养组分变化等问题; 4、植物基乳酸菌发酵食品发展前景展望:从基础理论、关键技术、新产品开发和标准体系建设等方面对植物基乳酸菌发酵食品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听众收获: 植物基发酵食品契合现代人对营养健康食品的需求,是植物基食品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因此,无论在基础理论、关键技术还是在产品开发方面,植物基乳酸菌发酵领域都是值得科研人员和企业家进一步深耕的“蓝海”。 |
14:20-15:00 |
数据驱动未来:营养大数据引领功能食品精准创新 徐维盛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嘉宾简介:首届中央和国家机关健康达人 注册营养师
社会兼职: 中国营养学会营养大数据和健康分会秘书长/常务委员 中国营养学会食物与烹饪营养分会常务委员 中国健康管理协会膳食营养健康分会第二届理事会理事 北京市中小学食育实践活动专家委员会委员 北京健康教育协会营养与食品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科技/科普专家 江西省卫健委营养与健康重点实验室委员 深圳市食品药品食品药品安全咨询委员会委员会委员 2011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现就职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 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营养学研究,特别是食物营养和成分分析、食物营养和成分功能与人体健康关系研究。主持科研项目十多项,参与多项国家科技部重大攻关项目和国际合作课题,政府相关技术支持工作中国食物成分监测技术负责人、国家食物成分数据库建立研究、保健食品功效研究等。多次在国际学术会议做大会报告,发表中英文科技论文50余篇, 参编专著10余部,获国家发明专利3项。 在营养教育方面,主持北京市教委“雏鹰计划”、“北京市初中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等项目,组织并为北京市中小学生开展营养宣教工作,编制营养梦系列营养教育图书,其中营养梦之声系列课程被推荐为北京市教委A类课程。 多次受邀参加中央电视台、北京市电视台、湖南卫视、山东卫视、深圳卫视等营养健康节目录制。为生命时报、北京科技报、健康报等报刊杂志及科普中国、中国好营养、营养进万家等新媒体平台约稿/供稿200余篇。 荣获华夏医学科技奖一等奖,国家卫健委优秀共产党员、 青年学习标兵、 中国健康传播激励计划十年特别致谢等多项荣誉、中国营养学会“第一届全国营养行业先进工作者”、“乳糖不耐受传播大使”“中国好营养科普达人”及“日喀则市抗疫先锋”等荣誉称号。 演讲题目:数据驱动未来:营养大数据引领功能食品精准创新
分享要点:
1、营养大数据的政策解读 2、营养大数据在功能食品创新中的应用 3、数据收集与质量控制 4、数据库建设 5、营养大数据发展展望 听众收获: 营养大数据引领功能食品精准创新的政策支持与政策引领,科学准确的数据来源及营养大数据未来发展趋势 |
15:00-15:30 |
茶歇&参观展览 |
15:30-16:10 |
功能食品的原料选择和配方设计中关键技术问题 吕 晔中科院江苏省植物研究所 嘉宾简介:吕晔,男, 1974-1978年,知青下放到药材种植场工作,从事人参、天麻、灵芝等贵重药材的人工栽培工作。 1978—1982年,就读并毕业于中国药科大学。 1982-1985年,在江苏省东海县医院担任药剂师,从事临床药学工作,负责临床处方的审查、制剂配制及检验工作。 1985-2015年,在江苏省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开发研究。调研整理制订了《华东华中地区珍稀濒危药用植物保化名录》、《鄂西地区珍稀濒危药用植物物种保护办法》等文件。
曾主持国家科技部973预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研究基金项目等多项研究课题;重点研究了卵巢活性及生殖健康药物,研制开发的保健食品“宁心红杞胶囊”曾获得法国议会颁授的“功勋与奉献金质奖章”。 主持研制的生物农药“复方苦参碱微乳剂”获得国家科技部等五部委联合颁发的《国家重点新产品》证书; 2005年起至今,被国家相关部委聘为保健食品审评委员会委员。 研究方向: 1、 药用植物资源调查、保护。 2、药用植物野生转家种、栽培技术研究 3、植物源杀虫剂研究 4、生殖健康产品研究 5、功能食品的开发研究。 演讲题目:功能食品的原料选择和配方设计中关键技术问题
分享要点:
1、保健(功能)食品的原料选择的范围和要求 2、功能食品原料的独特性及配方设计特点 3、功能食品与保健食品的异同点 4、保健食品研发注意事项及失误分析 听众收获: 1、对功能食品与保健食品的原料有了大概的区别认识。 2、对普通食材的功能研发有了明确的思路。 3、对传统复方功能食品的传承和发展有所启发。 |
16:10-16:50 |
以用户为中心的全产业链食品安全风险管理 陆 智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 嘉宾简介:陆智,男,现任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产品安全小组组长,质量与技术法规高级经理。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杰出青年获得者,中国毒理学会认证毒理学家(DCST),香港注册标准化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食品安全高级工程师。主要学术兼职包括科普中国专家、中华预防医学会食品卫生分会第六届委员、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第三届委员及食品真实性与溯源分会第二届委员、中国毒理学会毒性病理学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委员、广东省毒理学会第二届常务理事、广东省化妆品技术标准委员会委员、广东省食品流通协会食品安全专家及标准化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委员、暨南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东海洋大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第二导师、深圳市科技专家库专家。
长期从事食品、保健食品等质量安全研究,致力于发展食品中危害物质毒性的快速检测方法及危害物质评估。参与制定1项国家标准、20余项团体标准,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7件,已授权1件。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中国商业联合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一、二等奖各1项,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1项,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科技创新奖-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项,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江门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广东省食品行业协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4项,江门市新会区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参与“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项,主持江门市科技项目2项,完成科技成果评价9项,其中6项达国际先进水平,部分达国际领先水平。 演讲题目:以用户为中心的全产业链食品安全风险管理
分享要点:
1、以用户为中心的食品安全策略 2、基于100-1=0的端到端全产业链食品安全管理模式 3、五大环节的食品安全管理践行与创新 4、展望 听众收获: 领先的系统的食品安全管理模式、与实践经验,创新的食品安全管理技术 |
16:50-17:30 |
科学循证助力打造高质量爆款产品 |
食品加工过程微生物监控专题论坛 | |
时间:4月11日上午 地点:翡丽厅Ⅱ 主持人:雷质文 青岛海关技术中心研究员 雷质文青岛海关技术中心 嘉宾简介:雷质文,现就职于青岛海关技术中心,三级研究员,荣获山东省“富民兴鲁”五一劳动奖章和“山东省政府特殊津贴”。 从事食品微生物检测,实验室资质认定和认可,以及实验室质量管理研究和应用。主持或参与省部级课题10多项,主持或参与标准制修订20多项。荣获省部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6项;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1项(第一位8项),主编出版专著10本。
ISO/CASCO WG44国际认证认可标准国内对口工作组成员、全国认证认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实验室认可分技术委员会委员、第六届卫生部食品卫生标准专业委员会微生物分委会委员、国家标准物质审评专家、中国计量测试学会第七届理事会生物计量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第六届卫生检验专业委员会实验室管理学组成员、青岛市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二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中国检验检测学会检验检测领域专家、国家级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员、中国合格评定中心(CNAS)认定的检测实验室主任评审员(实习)、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能力验证提供者和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认可评审员、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认定的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员教师。 演讲题目:食品微生物定量检测的测量不确定度
分享要点:
1、食品微生物检测数据类型 2、食品微生物检测数据分析基础 3、RB/T 228-2023《食品微生物定量检测的测量不确定度评估指南》内容解读 4、食品微生物定量检测的测量不确定度评估示例 听众收获: 1、食品微生物检测数据类型 2、食品微生物检测数据分析基础 3、食品微生物定量检测的测量不确定度评估方法 4、食品微生物定量检测的测量不确定度评估技巧 |
|
09:00-09:30 |
GB 4789.3-202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大肠菌群计数》解读 吕敬章深圳海关食品检验检疫技术中心 嘉宾简介:从事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和标准化研究工作二十余年,牵头了GB 4789.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沙门氏菌检验》、GB 4789.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大肠菌群计数》、GB 4789.3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大肠埃希氏菌计数》、GB 4789.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副溶血性弧菌》的修订工作。
演讲题目:GB 4789.3-202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大肠菌群计数》解读
分享要点:
1、项目简介和进展 2、标准解读 3、小结 听众收获: GB 4789.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大肠菌群计数》最新进展和主要技术性修订 |
09:30-10:00 |
食品生产中的致病菌控制及环境监控 |
10:00-10:30 |
题目待定 |
10:30-11:00 |
茶歇&参观展览 |
11:00-11:30 |
食品加工过程中实施环境微生物监控项目的重要性 陈万义苏州工学院 嘉宾简介:陈万义,男,博士,高级工程师。2011年6月获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生物技术)专业博士学位。2011.7-2016.8 任职于光明乳业有限公司乳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要负责乳制品中致病菌和嗜冷菌的检测与溯源。2016.9-2020.8,历任诺安实力可食品科学中心环境微生物监控项目(EMMP)经理与研发项目经理。在食品加工车间环境微生物管控与产品工艺风险评估、食品微生物分离鉴定、快速检测以及溯源方法以及高通量测序技术(NGS)在食品工业应用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可为各种食品加工类型的企业量身定制基于食品全产业链的食品腐败菌与食源性致病菌预防、控制措施和溯源等方面的整体解决方案。2020年9月入职常熟理工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主讲微生物学和食品酶学等课程,至今已发表论文3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7项,参编乳品专著1本。
演讲题目:食品加工过程中实施环境微生物监控项目的重要性
分享要点:
1、微生物环境监控项目(EMP)实施的目的与意义; 2、EMP实施的法规依据; 3、EMP采样与检测方法; 4、EMP数据处理简介; 5、EMP在食品企业应用的具体案例分享。 听众收获: 1、理解EMP概念、目的和意义; 2、食品企业学会灵活判定自己的工厂是否需要实施EMP项目; 3、了解采样工具与检测方法对EMP项目的重要性; 4、工厂实施EMP项目对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体系方面发挥的作用。 |
11:30-12:00 |
酸乳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机制研究进展和影响鉴定因素 喻东威蒙牛集团 嘉宾简介:喻东威,工学博士。蒙牛集团实验室的学术带头人,质量安全研究技术专家,社会兼职、中国检验检测学会理事、中华预防医学会食品卫生分会委员和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分子诊断学分会常务委员、全国质量监管重点产品检验方法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 TC374)委员、中国农科院和江南大学校外研究生导师。任职以来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和著作1部,发明专利12项,作为项目骨干参与和主持(技术负责人)国家省市课题14项。在实验室中主要承担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及前瞻性检测技术研究和科技项目管理工作,在乳品快速检测技术研究开发和相关标准制定工作中做出重要工作。
演讲题目:酸乳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机制研究进展和影响鉴定因素
分享要点:
1、金黄色葡萄球菌无法在酸乳中长期存活; 2、乳酸菌产生的有机酸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机理; 3、酸乳中乳酸链球菌素的分析及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机理; 4、酸乳中易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混淆的其它微生物和影响鉴定因素。 听众收获: 针对酸乳抑制了不同污染水平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在酸乳中不能长时间存活的现象。首次从抑菌机理研究方面进行了介绍,提供了科学推断,为酸乳制品加工储存过程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的控制及风险评估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
致病菌鉴定、溯源及风险评估专题论坛 | |
时间:4月11日上午 地点:港丽厅Ⅰ 主持人:董庆利 上海理工大学教授 |
|
09:00-09:30 |
食源性病原菌对含氯消毒剂的耐受、风险与防控 汪 雯中国计量大学 嘉宾简介:汪雯博士毕业于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现为中国计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特聘研究员,世界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微生物风险评估联合专家委员会成员,中华预防医学会食品卫生分会委员,浙江省食品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国际食品保护学会和国际风险分析学会高级会员。长期致力于食源性病原微生物在“农田至餐桌”产业链的传播污染机制、风险评估和控制技术研究。近五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项目、沃尔玛基金会国际合作等项目,在环境、食品、生物等领域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科研成果先后获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科技进步特等奖、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一等奖、浙江省农业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科技奖项。
演讲题目:食源性病原菌对含氯消毒剂的耐受、风险与防控
分享要点:
1、食源性病原菌对含氯消毒剂耐受的定义、评价方法和耐受发生机制 2、食源性病原菌对含氯消毒剂耐受的现状及风险 3、新型病原菌防控技术 听众收获: 食源性病原菌在消毒剂的长期胁迫下可能产生耐受性,目前,与细菌抗生素耐药不同,病原菌的消毒剂耐受或抗性的定义、评价方法和产生机制尚未形成一致性结论,由消毒剂耐受产生的相关风险也未可知。本报告将围绕病原菌对消毒剂耐受的定义、评价方法、目前耐受情况及相关风险开展论述,并介绍新型抗菌技术,对企业食品安全精准防控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
09:30-10:00 |
食品中厌氧致病菌检测工具进展 张 帆杭州大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嘉宾简介:杭州大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浙江省微生物与质量控制专业委员会委员、郑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创新创业导师。参与主导开发多项国内首创微生物仪器:全自动菌落计数仪、全自动螺旋接种仪、智能厌氧微生物培养系统、微生物鉴定质谱仪等。2012年创立“杭州大微”国产化微生物仪器品牌,旗下企业被杭州市政府认定为“工业微生物诊断仪器工程”科技企业研发中心,获评浙江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和科技部认定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
演讲题目:食品中厌氧致病菌检测工具进展
分享要点:
1、厌氧致病菌在食品安全中的角色及重要性; 2、传统检测方法的回顾及局限性; 3、食源性致病菌检测-现代工具进展; 4、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新形势下的综合检测策略; 听众收获: 听众将收获对食品中厌氧致病菌的了解,包括传统检测方法的局限性、现代检测工具最新进展,以及未来检测技术的趋势。同时,听众将认识到综合检测策略的重要性,并激发对食品安全检测技术持续创新与发展的思考与兴趣。 |
10:00-10:30 |
高通量测序技术在食品安全监测中创新应用 |
10:30-11:00 |
茶歇&参观展览 |
11:00-11:30 |
全球视野下的李斯特菌病防控:国际实践与中国路径 郭云昌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 嘉宾简介:郭云昌 博士/二级研究员,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风险监测二室主任,北京协和医学院博士生导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微生物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细菌性传染病监测与防治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微生物学会分析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分子诊断学分会副主任委员;FAO/WHO微生物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JEMRA)成员。
长期从事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及标准化研究;食源性疾病监测、溯源与预警技术研究;食源性致病菌耐药和致病机制研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与“十四五”课题负责人,先后主持和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行业专项、WHO合作等十几项科研项目;发表论文论著100余篇(部);制修订食品安全国家标准30余项。 演讲题目:全球视野下的李斯特菌病防控:国际实践与中国路径
|
11:30-12:00 |
食品中的微生物鉴定、溯源和风险评估 王 易伊利集团 嘉宾简介:毕业后即加入伊利集团,有多年乳制品行业从业经验,涵盖多个业务领域。先后在冷饮、奶粉、液态奶业务从事生产、质量管理工作,成功应对不同产品类型的生产运营挑战,并实现管理经验的迁移与拓展。现任职酸奶事业部质量总监,专注酸奶业务的质量提升和管理优化。
演讲题目:食品中的微生物鉴定、溯源和风险评估
分享要点:
1、食品中微生物鉴定、溯源及风险评估技术 2、低温发酵乳行业风险分析 3、低温发酵乳微生物鉴定、溯源方法及应用 4、低温发酵乳生产环境和过程微生物污染的风险评估 听众收获: 通过微生物鉴定、溯源及风险评估技术,对低温发酵乳行业内普遍存在的环境、生产过程污染问题进行有效控制,降低产品污染几率。 |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专题论坛 | |
时间:4月11日上午 地点:瑰丽厅 主持人:熊晓辉 南京工业大学教授 |
|
09:00-09:30 |
荧光定量快检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赖卫华南昌大学食品科学与资源挖掘全国重点实验室 嘉宾简介:赖卫华,二级教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聚焦于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与应用,主持国家级课题10项,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H指数52),荣获宝钢优秀教师奖(2023)、江西省自然科学一等奖(2021、2022)、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技术发明一等奖(2020)、第四届江西省专利奖(2020)和江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18)等。
演讲题目:荧光定量快检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分享要点:
1、荧光定量快检技术的优势 2、荧光定量快检技术的难点 3、荧光定量快检技术研究的方向 4、荧光定量快检技术的应用 听众收获: 胶体金定性检测是目前中国食品安全快检的主流技术。荧光定量快检技术是一项较成熟的技术,但在食品安全领域应用偏少,报告对荧光定量快检技术进行较为详细的介绍,帮助观众开拓视野,为检测机构或食品企业的专业人员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
09:30-10:00 |
面向经济新常态的食品安全快速检测解决方案 王剑青美正生物 嘉宾简介:王剑青,清华大学博士。在食品检测和体外诊断行业有多年研发管理、产品管理及投资管理经验。主持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参与国家973课题2项,省级重大科技创新工程1项,参编著作2部,发表SCI论文6篇。曾任苏州贝康医疗研发负责人、珀金埃尔默诊断业务产品与投资负责人及独立医学检验实验室主任。现任珀金埃尔默集团美正生物公司产品创新中心总经理。
演讲题目:面向经济新常态的食品安全快速检测解决方案
分享要点:
1、经济新常态下的食品安全挑战 2、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的创新方向 3、食品安全快检解决方案的多场景应用 4、行业未来展望 听众收获: 帮助听众全面了解经济新常态下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掌握其在产业链质量控制、日常监管和消费者赋权等多场景中的应用实践。通过分析最新食品安全案例,明确快检技术的发展趋势与政策指引,并共同探讨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
10:00-10:30 |
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SN/T5655-2023解读 |
10:30-11:00 |
茶歇&参观展览 |
11:00-11:30 |
智能化检测赋能畜禽肉及副产品质量与安全新价值 温 凯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 嘉宾简介:围绕动物源食品安全检测及动物疫病诊断,开展抗体、受体、核酸等生物识别材料制备技术、进化改造技术及快速检测技术和产品研发。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支持计划”领军人才、农业农村部专项人才计划青年英才。近年来,在兽药、霉菌毒素等小分子有害化合物及非洲猪瘟病毒核酸、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半抗原/抗原设计、抗体/受体等生物识别材料制备、免疫及核酸分析技术方面进行了持续研究。主持和参与国家及省部级项目10余项、国家及行业标准制修订项目4项,在Analytical Chemistry、Analytica Chimica Acta、Sensors and Actuators B等重要国际期刊上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含共同)发表SCI论文15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8项、获授权15项,研制的快速检测产品经转化合作获得北京市新技术新产品证书6项、改良型新兽药兽用诊断制品1项,获得2015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023年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一等奖、2021年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24年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全国金奖、2021年第十二届大北农科技奖一等奖。
演讲题目:智能化检测赋能畜禽肉及副产品质量与安全新价值
分享要点:
1、畜禽肉及副产品质量安全现状剖析 2、智能化检测技术概述 3、智能化检测应用成果展示 4、智能化检测面临挑战与应对策略 5、智能化检测开创质量与安全新价值 听众收获: 了解畜禽肉及副产品的质量安全现状、熟悉国家和行业对畜禽肉及副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措施和标准规范、智能化检测技术的原理与优势、实际应用成果、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以及智能化检测如何推动行业质量提升和安全保障。通过这些内容,听众能够全面认识智能化检测在提升畜禽肉及副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重要作用和未来发展方向。 |
11:30-12:00 |
食品微生物快速检测及其技术进展 熊晓辉南京工业大学 嘉宾简介:熊晓辉,男,1964年生,教授、博导。南京工业大学信息服务部党委书记,国家食品安全重点研发项目首席专家、国家轻工业食品质量监督检测南京站站长、中国轻工食品安全快检技术及装备重点实验室主任、江苏省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公共技术服务中心主任。南京工业大学食品质量安全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食品微生物及食品安全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承担多项国家及部省级课题,负责制定多项地方及国家标准,发表相关学术论文一百余篇,现为高等学校食品专业系列教材编委,江苏省食品安全专业委员会专家,江苏省轻工行业协会副会长、江苏省食品生产安全协会副理事长。
演讲题目:食品微生物快速检测及其技术进展
|
粮油质量安全与检测技术专题论坛 | |
时间:4月11日上午 地点:瑞丽厅 主持人:曹文明 上海市食品工业研究所研究员 曹文明上海市食品工业研究所 嘉宾简介:曹文明,工学博士,上海市食品工业研究所博导、研究员、正高级工程师。上海食品快检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全国粮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70)委员,全国质量监管重点产品检验方法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74)委员,中国粮油学会油脂专家组成员,国家科技进步奖、中国科协科技人才奖项评审专家。上海交通大学、江南大学研究生导师、上海理工大学特聘教授。主要从事油脂化学、食品质量与安全研究。获得南京大学理学学士和硕士学位,江南大学油脂化学与工程博士学位。曾任益海嘉里研发中心分析中心主任,主管上海市粮食科学研究所科研工作10年,担任两届上海市粮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主持完成食品酸价、煎炸油极性组分、芝麻木酚素等多项检测方法国家标准及10余项省部级基金科研项目,近10年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30余篇,2020年主编完成由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的国家“十三五”重点规划图书《健康食用油》。
演讲题目:主持人
|
|
09:00-09:30 |
新AI时代智能检测技术在粮油质量检测的应用及展望 张 成中储粮质检中心 嘉宾简介:中储粮质检中心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总检验师,全国粮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粮油学会理事会理事,全国粮食行业技能拔尖人才,主持承担《大型植物油库油脂储藏品质安全控制技术的研究》《近红外技术在脂肪酸值检测中的应用研究》等科研项目14项。参与科技部十三五重大专项中涉及粮食类课题的申报指南编制。参与完成《粮油储藏技术》等著作2项,发表论文30余篇,授权专利14项。在粮油基础理论、粮食储藏、食品检验、加工工艺与技术等领域,开发出了一批先进的技术成果,累计实现科技生产力转化5000多万元。组织创新产学研合作机制,不断完善企业科技研发创新体系,以科研项目为纽带培养近百名专业技术人才。
演讲题目:新AI时代智能检测技术在粮油质量检测的应用及展望
分享要点:
1、粮油质量检测的现状与面临的形势 2、智能检测的发展与应用状况 3、智能检测技术在粮油质量检测方面探索 4、新AI时代粮油智能检测技术开发展望 听众收获: 了解当前粮油质量检测面临的形势,充分认识到智能技术可能对粮油检测带来的变革,引发对新AI时代在粮油智能检测更多应用可能性的思考,为自身在粮油检测工作中如何利用和发展粮油质量检测新质生产力提供方向。 |
09:30-10:00 |
食用油安全风险分析与控制策略 |
10:00-10:30 |
谷物食品维生素B3、B5、B7、B9、B12快速检测方法开发 王佳雅国家粮科院粮油质量检验测试中心 嘉宾简介: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科学研究院粮油质量检验测试中心检测室负责人,授权签字人,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技术评审员,国家级资质认定(CMA)评审员,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裁判员。主要从事粮油检测研究工作。参与2项国家重点研发项目计划项目;主持和参与制修订制4项国家标准、2项检验规范、5项粮食行业标准、3项团体标准方法和1项地标,发表论文10余篇,授权专利2项。2010年获得全国粮食行业职业技能大赛优秀个人三等奖,2007年、2009年获得北京市粮食行业技术能手称号。主要承担粮油风险监测及前瞻性检测技术研究、检测技术标准化、仪器验证评价等工作。
演讲题目:谷物食品维生素B3、B5、B7、B9、B12快速检测方法开发
分享要点:
1、维生素B3、B5、B7、B9、B12新版国标的主要变化 2、《粮油检验 粮食及其制品中维生素B快速检验》标准制定背景及进展 3、微孔板培养法检测关键控制点 4、预包埋微孔板培养试剂盒质量控制及应用评价 听众收获: 对新版GB5009.89、GB5009.210、GB5009.259、GB5009.211、GB5009.285国标的检测流程和操作细节有进一步的认识,同时深入了解新版国标微孔板培养法检测关键控制点及应用中的质量控制。 |
10:30-11:00 |
茶歇&参观展览 |
11:00-11:30 |
食用油质量安全前置管理实践 朱永杰路易达孚 嘉宾简介:2009年毕业于江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现担任路易达孚北亚区食品安全质量负责人,负责谷物油籽、植基配料、果汁和咖啡等全面质量和食品安全管理工作。
演讲题目:食用油质量安全前置管理实践
分享要点:
1、安全产品实现的设计 2、上游质量和食品安全管控 3、基于风险的生产过程管控 4、食用油散装运输管控实践 5、全员质量和食品安全文化 听众收获: 汇报内容包括:在产品和工艺设计方面前置管理安全产品的实现,物料和供应商风险的前置全周期管理,生产过程中对风险进行精准管控,全面的食用油运输工具管理实践,全员参与的质量和食品安全文化以实现对安全产品和客户的承诺。 |
11:30-12:00 |
食用油中矿物油污染研究进展 |
乳品安全与品质研究技术论坛 | |
时间:4月11日下午 地点:港丽厅Ⅰ 主持人:裴晓燕 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乳品安全与品质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裴晓燕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 嘉宾简介:博士,研究员,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乳品安全与品质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伊利集团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总监。毕业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先后在中国CDC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从事食品安全研究工作。兼任国际乳品联合会(IDF)乳品微生物分析方法委员会(SCAMDM)和微生物卫生委员会(SCMH)专家、中国食品法典专家咨询委员会食品卫生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微生物学会工业微生物专业委员会委员等。
裴晓燕博士拥有丰富的食品安全方面的研究和应用经验。先后主持或参加多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项目、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国家优先评估项目等。熟悉食品产业链的监控、标准及评估等工作、以及食品安全领域项目管理及研究。发表论文80余篇、论著10余本。 演讲题目:主持人
|
|
13:30-13:40 |
致辞 |
13:40-14:10 |
乳基营养配方食品的劣变及品质提升技术
姜毓君东北农业大学 嘉宾简介:姜毓君,东北农业大学副校长、教育部乳品科学重点实验室主任,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审评委员会委员、全国食品安全工作先进个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振兴中国乳业科技创新带头人”等。担任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副会长、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副理事长等。 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联合重点项目30余项;获中国食品科技学会科技创新奖——突出贡献奖1项、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专利优秀奖和行业科技一等奖各1项;授权中国和美国专利30余件;主编或共同出版专著教材10余部;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主持和主要参与多项国家食品安全法规、标准和技术规范的制定,作为专家参加中央电视台现场直播的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为国家食品安全决策承担专业研判和技术咨询工作。
演讲题目:乳基营养配方食品的劣变及品质提升技术
分享要点:
1、乳蛋白精细组成差异对婴幼儿配方乳粉的消化特性及美拉德反应特性的影响研究 2、基于蛋白结构的压力依赖性调控婴幼儿配方乳粉有害副产物累积效应研究 3、乳基营养配方食品的品质提升技术最新研究进展 4、AI及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在乳基营养配方食品品质监测中的应用 听众收获: 乳基营养配方食品核心营养成分蛋白质、脂肪在连续加工环节中衰减规律,原料与工艺等方面中影响品质劣变的因素,分子结构层面下的品质劣变的内在机制,结合AI与大数据的品质预测模型与品质提升技术最新研究进展。 |
14:10-14:40 |
乳与乳制品重点监测方向设计与思考 杨大进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 嘉宾简介:自1988年起,一直在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及其前身从事食品理化分析技术和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主要负责建立国家食品污染物和有害因素监测体系。包括筛选监测项目、确定样品量、挑选监测点、建立检验方法、开展数据分析和起草监测报告等。如今监测工作已成为我国食品安全领域重要的基础性工作,积累的3500万个监测数据已成为开展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制定和修订标准、研判食品安全风险隐患的重要资源。现任国家食品安全标准评审委员会污染物分委会副主任委员、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监测分委会副主任委员、国家原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国家白酒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近十年来,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4项,三等奖5项。主编专著7部,副主编和参编著作3部,发表论文183篇,其中SCI论文36篇。主持制定国家标准20项。
演讲题目:乳与乳制品重点监测方向设计与思考
分享要点:
1、分析当前乳与乳制品问题所在 2、今后监测方向设计思路 3、新指标存在的技术薄弱环节及解决方案 听众收获: 1.什么是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 2.乳与乳制品存在的主要风险有哪些? 3.如何开展监测获得风险点的食品安全状况? 4.设计监测计划中应考虑的相关因素有哪些? |
14:40-15:10 |
提升乳制品及原料安全:化学性危害物检验检测关键技术
许秀丽中国质量检验检测科学研究院 嘉宾简介:许秀丽,博士,研究员,中国质检院食品安全研究所副所长。市场监管行业标准专业技术委员会委员,国家市场监管总局首批科技创新“青年拔尖人才”,朱良漪分析仪器创新奖应用创新奖获得者。“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技冬奥”重点专项专家组专家,北京市2022年冬奥食品安全保障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标准技术评估专家。研究方向为食品全链条质量安全组学判定、食品安全精准原位检测技术及装置研发。牵头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项目等国家级项目/课题10余项,在Food Chem.等SCI期刊上发表文章70余篇,申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件,制定食品安全标准8项,获得中国检验检测学会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CAIA奖)一等奖、国家质检总局科技兴检奖二等奖、公安部科技进步奖三等奖等10余项。
演讲题目:提升乳制品及原料安全:化学性危害物检验检测关键技术
分享要点:
1、乳品安全的重要性及乳品中化学性危害物检测技术难题 2、乳品中化学性危害物检测关键技术 2.1 未知有害物侦查技术 2.2 新型风险判别技术 2.3 内外源鉴别技术 2.4 实时原位检测技术 3、展望 听众收获: 参会听众将深入了解乳制品及原料中化学性危害物的检验检测关键技术,包括未知有害物侦查、新型风险判别、内外源鉴别和实时原位检测等,有助于听众了解行业前沿科研动态,为其保障乳品安全的实际工作提供思路与方法。 |
15:10-15:25 |
中场休息 |
15:25-15:55 |
乳品安全与质量检测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
15:55-16:25 |
食品生产过程中微生物安全控制技术研究 丁 甜浙江大学 嘉宾简介:丁甜,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食品加工工程研究所副所长、未来食品实验室副主任,主要从事食品微生物安全控制与风险评估领域研究。入选国家级青年人才计划,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学者(2022~2024),WHO/FAO 微生物风险评估委员会委员, 担 任 Food Microbiology 及 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 副主编。以主要完成人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等科研奖励7项,发表论文100余篇,总被引1万余次,H 指数59,授权发明专利20 余件,参与制定行业标准2项,主编英文著作3部,十四五中国轻工业出版社规划教材1部。
演讲题目:食品生产过程中微生物安全控制技术研究
分享要点:
1、食品原料中微生物风险的快速筛选 2、食品杀菌效果验证 3、食品货架期中栅栏技术的应用 听众收获: 听众可以在报告中了解食品产品开发过程中选择不同原料需要考虑哪些微生物会带来风险,杀菌过程中如何避免细菌残留,以及在货架期内如何利用栅栏技术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
16:25-16:55 |
食品行业新污染物风险监测、评估和精准防控技术探索 韩晓旭伊利集团 嘉宾简介: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在食品安全风险识别、精准评估与新污染物风险防控领域有10余年丰富经验,揭示产业链中重点新发风险的污染途径,确认防控关键点,取得重大突破。承担完成政府间国际合作、科技兴蒙等10余项专项。获多项省部级奖项: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科学研究类成果一等奖、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24年奶业重大科技创新成果等。
演讲题目:食品行业新污染物风险监测、评估和精准防控技术探索
分享要点:
1、食品行业通常关注的新污染物。 2、食品中新污染物的风险评估技术和污染源研究。 3、乳制品中新污染物的风险防控关键技术。 听众收获: 参会听众将学习了解食品行业中建议关注的新污染物的种类、来源及潜在危害、精准评估方法及高效溯源防控策略,参考乳制品控制策略掌握如何通过科学手段保障食品安全,提升行业污染防控能力。 |